老师不敢管学生到底害了谁
媒体调查显示,如今不少中小学教师受困于来自学生家长的“不实举报”“泛化举报”,而不得不选择少说话、少管事的“佛系”带班模式。
学为人师、行为世范,师风、师德尤为关键。基于此,我国建立并完善了必要的举报制度,以期对师风师德问题形成有效监督。但举报不是乱告,更不是诬告,如媒体报道的,部分家长把老师必要的训导和批评视作“侮辱”,甚至还把老师开车上下班、上课穿裙子、在校点外卖等作为举报的理由。这显然是对举报监督价值的消解。加之一些自媒体“小作文”煽乎炒作,有教师一不留神就陷入舆论漩涡。凡此种种,令师生关系、家校关系失衡。长此以往,老师似乎越来越不敢管学生。
如此困境,如何破局?此前,教育部明确表示,要对教师的不实举报及时澄清,公开正名;对恶意歪曲事实,诽谤诋毁教师的蹭流量行为坚决回击,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。这为如何保护教师的正当权益提供了基本遵循。一事当前,学校绝不能“和稀泥”,为干事者撑腰本身就是对歪风的有力回击。
对广大家长来说,固然孩子是家里的“金疙瘩”,但上学受教育绝不是在享受某种“服务”。站在“享受优质服务”的立场去挑剔教师、品头论足,本身也是对这份职业的不尊重。在教育过程中,教师与家长、学校与家庭实际上是盟友,只有协作互动带来良好的协同互信,孩子的未来才能得到保证。
除了教育的参与者各司其职,教师的管理行为也离不开制度性的保护。管理,既有鼓励,也需要惩戒。“学海无涯苦作舟”,所谓“快乐学习”更多是某种朴素的期待,对不好好学习、不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予以必要的惩戒,本身也是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。2021年3月,《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(试行)》实施,教育惩戒首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实现了明确,但惩戒不是体罚,不能动不动就罚站、踢打、扇耳光,惩戒行为的严厉程度与学生的违纪程度必须是一致的。这一点无法量化,很多时候只能凭经验,也常常出现教师和家长教育理念不同,双方各执一词的情况。因此,要让“戒尺”回到教师手上,既需要各地、各学校在实践中积极探索,不断完善、健全教育惩戒的实施、监管和救济机制,也需要做好宣传普及、教育培训,让师生和家长都了然于心,最终兑现制度善意。
“三尺讲台,关系未来。”良好的教育生态是个系统工程,各方互相理解、达成共识,才能让教师们放下包袱,对孩子尽心尽责、一路护航。
鲍南
相关推荐
老师不敢管学生到底害了谁
让教师敢管能管愿管 江苏法院为教育惩戒权划“标尺”
杭州萧山通报“培训机构老师殴打学生”
南昌通报某初三学生被老师要求弃考:基本属实
幼儿园科学教案:谁先吃
艺术活动亲爱的老师
争议“消失”的课间十分钟 谁的责任?
老师会对寒假作业一“阅”了之吗
假如我是一名老师作文400字四年级
园长“收受”学生6元巧克力被开除 执行政策岂能如此僵化?
网址: 老师不敢管学生到底害了谁 https://www.youele.com/newsview12561.html
推荐资讯

- 1《忘川序》更新时间什么时候 6805
- 2惊吓的几种解决方法--仙翠堂 5806
- 3给宝宝做手印脚印的祝福语 4939
- 4北京科兴和科兴中维新冠疫苗是 3932
- 5孕妇产后6个月是“减重黄金期 3685
- 6丽声北极星自然拼读绘本第一级 3574
- 7想做父母,怎样能更快速的怀孕 3542
- 8如何预防小儿意外伤害 3450
- 9宝宝化痰最快的方法,宝妈一定 3439
- 10一岁内婴儿的智力发展有八次飞 3409